人在北宋,开局娶盛明兰 第3章 且插梅花醉汴梁

作者:起于微末呀 分类:历史 更新时间:2025-11-10 23:00:33
最新网址:www.biquge.xin

“徐兄此言,可谓精辟。”

顾廷烨听到他的感慨,竖起来大拇指,连带笑意,夸赞起来。

这也是他为何要求取功名的原因,不但是他,连公爵府都以中举为豪,想淡化身上“武勋”标签。

这标签对百姓而言确实贵不可言,可对朝堂紫衣贵人而言,却是不屑。

“有何精辟不精辟的,酒后之语而已。”徐行罢了罢手,将目光投向一旁魏行首,“魏行首,入院之时,听你正在抚琴,可否劳驾……”

这酒已是让他有些上头,缺点音乐,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

“正有此意。”魏轻烟自无不可,指尖缓缓拨动清闲,袅袅琴声开始飘荡。

“哈哈……徐兄与我一般,果然是性情中人,不像长柏。”顾廷烨见徐行所为,顿时引为知己。

至少,是臭味相投。

徐行没接话,反而拿起筷子“叮叮当当”的敲起来酒杯,迎合着琴声。

多日来如履薄冰,一壶酒水下肚,那紧绷的心弦却是慢慢放开,渐渐露出了几分狂态。

若是有他后世朋友在此,一定能看出徐行这是喝到位了。

“我是清都山水郎,天教分付与疏狂。

曾批给雨支风券,累上留云借月章。

诗万首,酒千觞。

几曾著眼看侯王?

玉楼金阙慵归去,且插梅花醉汴梁。”

徐行狂傲之声自肺腑而出,迫使魏轻烟琴声一顿,然后悠然拔高,升出一股豪气,以魏轻烟之才情,变曲随手拾来。

当最后两字云台道尽,魏行首却是站了起来行礼万福:“一阶蒲柳,薄酒三杯,竟得官人留诗广云台,烟霞阁今后愿为官人常开门禁,酒菜常备。”

诗中徐行自比天生谪仙,天生性格懒散疏狂,其后“曾批给雨支风券,累上留云借月章”狂放不羁,更隐喻他曾拥有过人的能力或地位。

后半阙却是不好评论,到底是真不愿看王侯,还是王侯不让他看,就不可而知了。

而最后一句才是魏轻烟道谢的原因,徐行这这些连天上金阙都懒得归去,只原插花醉卧汴梁。

醉在汴梁的哪?

自是这广云台烟霞阁。

这份狂悖与底气,确实让魏轻烟侧目。

此诗虽不是风月诗,却是广云台的登高梯,此诗一出,徐行狂悖之名或将彻底做实,但广云台也将随着徐行的狂悖之名一同升起。

诗词又在魏轻烟小院所做,对她自然也有好处。

“顾兄,此诗用于付今日之酒钱,可够?”徐行一边说着,一边晃了晃手中酒壶,醉眼迷离的说道。

“听魏行首的话,不但今天的够了,怕是今后我顾延烨报上你徐行大名,亦可沾光。”顾廷烨转头看向魏轻烟,却见魏轻烟正暗自发愣,“魏行首,若被我怀松兄才情所迷,顾华烨却愿保媒,哈哈。”

“小侯爷说笑,妾身蒲柳之姿,哪敢想这等美事。”魏轻烟回过神,语气清幽,待看到徐行晃壶的举动才明白过来顾廷烨意有所指,当即唤来侍女,耳语几句。

“徐官人稍等,酒水已在来的路上。”

“无妨,今日有酒、有曲、有美人,畅快的很。”

“徐兄此言差矣,不但有酒、有曲、有美人,可还有我顾廷烨这知心之交。”顾廷烨站起来强调了下自己的存在,又摇摇晃晃举着空杯说道:“可惜长柏家教太严,若长柏也在,那算是圆满了。”

接着顾廷烨又将自己如何与长柏因一副‘燕云十六州舆图’相识告知徐行。

酒水再来,两人又开始推杯换盏,而随着顾廷烨畅想燕云,徐行也加入了吹牛行列。

魏轻烟看已是醉了十成十的两人,叹了口气,主动上前倒酒。

陪酒她是专业的,此时两人这副姿态最是难搞,只有将他们灌到昏迷不醒,才是上策。

果然,不过一会,两人已是彻底趴下。

她当即唤来小厮,让小厮搀扶着两人去前楼客房休息。

人都走了,魏轻烟走到窗台,将窗户打开,一股冷风猛然灌入,让她紧了紧衣衫。

瞧着夜幕已是悄然落下,春雨又开始淅沥沥落下。

“娘子,外面可寒着呢,快将窗户关了,歇息去吧。”说话间侍女娥儿手持红色褙子赶紧为她披上。

“吹吹冷风也好,好教我清醒清醒。”

“娘子又没饮酒,为何要清醒?”

魏轻烟未接话,反而是说起了其他事,“鸨母,可有什么吩咐。”

“鸨母听了徐官人诗句,可高兴坏了,还说好酒好菜尽管上,我还听说鸨母已派韩管事前往墨雨轩请张学究书写诗句去了。”

“还真是快,我回房去了。”魏行首呢喃了半句,默默离去。

————

细雨如酥,浸润着庆寿宫的琉璃碧瓦。

春夜微凉,宫灯在雨幕中晕开团团暖黄,映照着阶前渐次绽放的玉兰。

湿润的青石地面反射着朦胧光影,巡夜内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显得格外清晰。

垂帘深掩的殿阁内,缕缕沉香自兽吻金炉逸出,与窗外飘来的泥土芬芳交织,氤氲成一片静谧。

“圣人娘娘,外头又来了消息。”

“咳咳!!”先是咳嗽声响起,略显疲惫的声音紧随其后:“什么时辰了?”

“刚入戌时。”说话间宫装老妇越过七宝琉璃屏风,来到圣人娘娘近前。

圣人身穿青色蹙金绣鸾纹祎衣,肩披赭色霞帔,端坐在御案前,案上列着青玉笔山与鎏金镇尺,右侧整齐的堆叠着十数本奏疏。

“什么消息?……你读与我听吧,今日看到字就头昏。”

“徐行与宁远侯府的二公子在广云台饮酒,期间作诗一首……”宫装老妇说着说着皱起来眉目。

“这皇城司是没事干了么?些许小事也值得此刻传信入宫?”圣人的声音不急不缓,让人听不出一点情绪。

“许是为圣人鸣不平,下面的人也是有心的。”

“唉!”太皇太后站了起来,在嬷嬷的搀扶下来到一旁软座坐下,静听老嬷嬷咏诵,待听完他不急不缓说道:“这徐行却是是个不识趣的,稍后将这首诗与陛下送去。”

“奴婢遵命。”

“还有,以后些许小事就不要传宫里来了,若传出去,岂不成了我堂堂太皇太后还容不下一个小小迪功郎。”

“奴婢知罪,奴婢亦是气愤。”

“呵呵……气愤亦正常,你听听这诗,几曾著眼看侯王?玉楼金阙慵归去,且插梅花醉汴梁。”太皇太后指节敲打着案几,语气终于有了波动,嬷嬷却是知道这位圣人还是动怒了。

“咱这徐廸功自比谪仙下凡,倒显得本宫小家子气了,尽有眼无珠,只许他一个迪功郎。”

“圣人娘娘胸怀天下,岂是他徐行可称量。”老嬷嬷在一帮递上茶水,言语安慰。

“你懂什么,这读书人呀,只有他们读书人骂得,其他人都骂不得。”太皇太后端起茶水浅尝辄止,“徐行以科举为王党张目,皇城司那可查出眉目?”

“暂无,未查到其与其他人有书信往来。”

“背后是否有猫腻,试试便知……,你且去打听打听,哪家官员庶女适合婚配这位轻王侯的迪功郎?”

既然明面上什么也查不到,那就将水搅混了。

接二连三有人跳出来为熙宁旧臣说话,这背后是否有猫腻?

“奴婢前几日倒是听孔嬷嬷说,承直郎盛紘家三位小娘子闹腾的很。”

“盛紘?”

“正是,盛官人家有两位庶女,四姑娘是贵妾所出,一直养在贵妾膝下倒是疼爱的很,而那位六姑娘则是贱妾所出,幼时丧母,养在了盛老太膝下。”老嬷嬷随口一说,却是让一旁圣人眼前一亮。

“扶我起来。”

老嬷嬷急忙将她扶起,向着御案走去。

不一会一封懿旨便书写完成,老嬷嬷捧起圣人印玺,轻轻印下。

“圣人娘娘体恤臣子,以德报怨,懿旨赐婚,这是何等恩惠,想来徐廸功必定能理解圣人苦心。”老嬷嬷合上懿旨,出言夸赞。

“下月便是陛下大婚,可别冲了我孙儿的喜事,此事宜早不宜迟。”

“奴婢一定办的漂漂亮亮。”老嬷嬷低眉应答,眼中却闪过一丝狠戾。

“命皇城司盯紧了。”

“老祖宗,该吃药了。”这时一道清脆的声响自外传来。

“四公主真是孝顺,这每日送药,他一刻都不耽搁。”老嬷嬷说话间赶紧越过屏风前去迎接,“四公主,你可慢点,可别摔着咯。”

“她就是个小皮猴,都被你们惯坏了……呵呵。”

老嬷嬷先是伺候用药,待见到圣人挥手,才缓缓退出。

退至殿外,他便对着恭候在外地一位绿袍内侍招到身前,“这徐行既喜欢在烟柳之地养名,你去吩咐一下,让那魏姓倡伎……”

内侍侧耳倾听,倒老嬷嬷吩咐完毕,点头退下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