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回1981农场物语 第100章 我就是许锦河

作者:百里逍遥 分类:都市 更新时间:2025-11-19 20:08:18
最新网址:www.biquge.xin

钓鱼回来的许锦河总觉得家里有些怪怪的,可谢芳不说,大姐不讲,他只好蒙在鼓里。

可能是看到他骑车回来,陆续又来好几家换鱼的乡亲,带来的糙米、麸糠甚合心意,连鱼都多给两条。

望着他们的笑脸,许锦河竟有一种做好事的感觉。

可惜鸡舍刚刚解锁,不然有鸡蛋鸡肉换,他们应该会更高兴。

“插艾叶、挂菖蒲、包粽子、煮艾叶蛋、制作五毒衣虎头鞋、洒雄黄酒……该做的都做了,获得的声望值就这么点?三百,随便找个人拜师学艺都比这多。”

许锦河有些不爽,心心念念的端午文化活动居然只有这些声望,这种期待落空真叫人心痛,还好送鱼换鱼带来大量声望,勉强安慰受伤的心灵。

“看来文化传承注重影响力,对别人和乡土起到作用,光是一家人的庆祝,没什么大数量。这样说来,春节岂不是赚大发?挨家挨户到别人家拜年,挨家挨户也过来拜年,轻轻松松成百上千。”

许锦河又给自己吊个萝卜。

没办法,家禽家畜生长周期长,他迫切希望尽快解锁,甚至升级,好过上自给自足的肉食自由生活。

中午,许锦河骑车接回小妹,阖家团圆,和和美美共度端午。

氛围感上确实不如中秋除夕,既没有圆月,也没有新门画,好在许家饮食丰盛,有鱼有肉有蔬菜。

这年头,吃得丰盛就是节日的象征。

“鲫老板好是好,就是肉少刺多,没法做鱼糕,水伢,你有空闲琢磨琢磨鲢子草鱼,那才排场。”谢芳吃得开心,于饭桌下达新的作战任务。

麻县素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,这糕指的就是鱼糕、肉糕,无论鱼糕肉糕都需要鱼肉做材料,只是比例有所不同,鱼糕偏重鱼的鲜美细腻,肉糕强调肉的扎实有劲。

一般选用鲢鲩,即俗称的鲢子草鱼,肉多刺少体型大,做得起来糕,反观鲫鱼往往整条煮汤或者煎炸。

“要钓鲢子草鱼,得换好竿大钩硬线,我明天去公社打听打听。”

插节鱼竿本身不差,但许锦河不相信他跟父亲的手艺,生怕有【农场物语】加持的钓具也经不起大鱼折腾,不如升级装备,固定鱼竿和主线,通过子线调整,实现道具效果的灵活使用。

至于选一根好竹竿当鱼竿,他从来没考虑过,地走带竹竿太招摇,骑车拖竹竿更傻der。

-----------------

再次前往公社,许锦河不仅带了干草药、腌鲫鱼售卖,还有红豆蜜枣粽和炸鲫鱼作礼物,商业伙伴归商业伙伴,私人关系也得维护。

天蒙蒙亮他就出发,趁着天气凉爽,早去早回。

快到石门的上坎,遇到一个中年老乡,戴着草帽,背着竹篓,踽踽独行,瞧他上坡推车,还伸出援助之手。

许锦河多看两眼,认出是前岭大队周塆的代有先,上辈子他常去周家作牛马,晓得这么一个邻居,碎嘴、好烟,但心肠不坏。

“谢谢叔,抽根烟。”

代有先乐呵接过烟,态度更好,主动搭话。

“你这是生产队借的自行车,要去公社?”

“对,叔呢,也去公社吗?”

“我就到石门。”代有先拍拍竹篓,“一些鸡蛋蔬菜,背到街上换点家伙吃。”

石门管理区下辖五个生产大队,有许多分支机构,如供销社门店、卫生室、信用社代办站、小学,公路未修通,汽车未普及的年代,一直是集市中心。

毕竟去公社太远,来回一趟一天时间就没了,不管买卖什么都是血亏,不如代有先这样,起早点卖掉蔬菜鸡蛋,八点能赶回大队,不耽误上工干活。

许锦河称得上异类,每天醒来都欠一天工分,也就宋述志是生产队长,不然想整他有的是办法。

“我瞧你从古冲方向来的,是古冲大队的?”代有先眉飞色舞,好似偷摸干什么坏事,暗自激动。

“嗯。”许锦河应了一声。

“听说你们大队有个叫许锦河的,家里很拐,而且嫌贫爱富,不讲道义?”

“这话怎么说的。”

“家穷的时候,媒婆给他说好了亲事,都打算下礼定日子,谁知道走狗屎运挣到两个钱,立马翻脸不认人,要媒婆换更好的,媒婆不愿意,把媒婆赶走,亲家找上门,放狗咬亲家。有这回事吧?”

“没有。”

“不对吧,应该闹得挺大,人人都知道,你该不是住哪个偏僻小队,听不到大队消息吧?”

“叔认识王英和王淑琴吧?”

“当然认识。”

“这番话是她俩谁传出来的?”

“你咋知道?”代有先愕然止步。

“因为我跟前岭大队打过交道的人只有两个,就是她俩。”许锦河淡淡道。

“你、你是?”

“没错,我就是许锦河。”

笑容不会消失,只会从代有先脸上转移到许锦河脸上。

代有先恨不得钻进地缝:“伢儿,叔不该听人嚼牙巴骨,乱谝嘴。”

“已经传出去的话,不在乎叔说不说,反倒应该谢谢叔,让我早早听到,不然还不知道她们这么坏,揪着说亲的事不放。”许锦河笑道,“代三叔,谁传出来的?”

“你认识我吗?”代有先一脸惊恐,八卦说到正主面前,还被正主揭破马甲,多少年咵白闲话的功力毁于一旦,无颜见前岭父老。

“周塆大柳塘靠东第一家。”

“卧槽。”

代有先蹦出一句国粹,感觉许锦河神秘莫测,老老实实交代原委。

“主要是王淑琴传的,说了许家很多坏话,王英敲边鼓。”

“谢了叔,回见。”

许锦河蹬上车子就走。

“喂,别说叔讲的,我还住周塆呢。”

代有先用力吆喝,回应他的只有摆手。

摆手不是再见,而是抱歉。

王淑琴给脸不要脸,许锦河不会视而不见,任由她败坏名声。

但吵嘴对骂不是他的强项,就像吴翠那样,纵然你舌灿莲花,道理说得天花乱坠,人家城墙一般的厚脸皮抵御各种攻击,你红温爆炸,她都甘之如饴。

打蛇打七寸,要反击就戳死穴,打最痛的地方。

对于此时的王淑琴与周大树,最痛的地方就是失去选好的牛马女婿,尤其夏收以后,开始宣传分田到户,更将事态逼到紧急地步。

家庭联产的口号是交够国家的,留足集体,剩下都是自己的,意味着风险自担,没有生产队分配基本口粮,壮劳力稀缺的周家种地吃饭都是问题。

大姐周萍十八岁未嫁,是为了挣工分吃粮食,二姐周荷十七岁闪婚,是为了女婿上门栽秧割稻,王淑琴两口算计可深,靠几个女婿安安稳稳撑住前期。

其中,许锦河与林杰功不可没。

眼下,断掉左膀。

再除去右臂,以周家的情况,还想寻到踏实肯干、重情重义的两个好女婿,恐怕比登天还难。

好妹夫,安心等着,哥腾出手就来拯救你。

夫仇者联盟,决不能重蹈覆辙,继续跌入火坑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