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较吕雉那边的和谐稳定,汉武帝这边就比较忙碌了。历史书他很早就看完了,这位皇帝有点像是朱元璋一样,有着用不完的精力。所以他早早就看完了自己一朝的历史…
对于那几个忽悠自己的奴仆,汉武帝根本不废话,直接就处理了。这么骄傲的一个人,被下面的人哄成了傻子,这怎么不让他生气呢?哪怕是未来的他…
在之后就是针对匈奴的事情上,他已经开始用王晨说的手段了。可以说贸易和军事两手抓,既要赚你们的钱也要杀你们的人,还要你们给我干活。
不得不说汉武帝看的远,且足够心黑手辣。如若是王晨看到匈奴的百姓们足够惨,可能就下不去手了,但是汉武帝不会的。老祖宗说慈不掌兵,义不掌财是有道理的。
“据儿又去后世了?”汉武帝合上了汉书,对于后面的刘病己他很生气,这汉宣帝搞什么呢?明知道太子不行,还这么搞?西汉莫名其妙就崩了?
当然他也看了一些杂书,比如各个朝代面临的问题。汉朝的外戚、唐朝的节度使、宋朝的三冗问题,明朝的宦官和党争。他本以为大汉的宦官问题就很大了,可谁知道后面的更甚?
卫子夫看着手中的茶壶,热水一会儿就好了,自从喝了后世的茶叶,这宫中的茶汤是喝不了一点。但是王晨的意思,茶虽好不可多饮,每日适量最好。
“陛下据儿经常去不好么?店家和据儿关系好,且又能学到很多东西。”说到这里她虽然没有说具体好处,但是却笑了笑,这汉武帝能不懂什么意思?
其次卫子夫愿意让刘据过去,主要是为了以后打基础。前些时日享受了后世的美妙一餐,这回来之后的饭菜就有点难以下咽了。好在是她们带回来了锅具和调味品,渐渐这边食物也有点后世的味道了。
汉武帝放下手中的书籍不由得说道:“据儿说后世繁华,工业化…朕这几日思虑前后,这件事交给据儿做如何?纵然是出错了,朕也能兜底。如若成了,朕之一朝就能扫灭匈奴,避免后世子孙劳累。”
“如此中亚为朕所得,皇后以为如何?”看了一眼卫子夫,在通过后世了解了自己身边的人,汉武帝想不到自己的女人,居然这般的厉害?
平日里不声不响,却是独具慧眼。以后有些事,却可以询问一二。正如自己询问那些大臣一般,多方参考意见。毕竟能去后世的人很少,这就显得卫子夫的意见也很重要了。
“陛下是古往今来有名的开拓君王,只要陛下能在开拓之余,注重民生发展,那陛下就不需要担心战事失败。先生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,所以发展之后,陛下就可以打下更大的土地,留给后世子孙…”
这话让汉武帝笑了:“工业化好啊,工业化就可以发展民生了。后世的体系朕也了解一些,那王晨说工业化会影响皇权。他其实错了…皇权一直都在,只是皇换了个词,但是权一直都在。”
“他在谈话时候,担心朕不敢,他却忘记了…朕如何不敢?发展、开智,这些都不影响朕的统治,甚至会加深朕的统治。那西方人做的出掠夺整个世界,为了自己的帝国,朕…为何不能做?”
雄才大略的人,你永远可以看到他的气魄,胆小的人你也永远可以看到他的胆小。汉武帝有太多的想法了,只是帝国限制了他的想法。如若有后世的那些东西,他愿意花上十年积极改革…
然后实现自己的伟大。
这个体制自古以来都非常的莽,只要民生稳定,一切可以前进的办法它都会去尝试。这也是古往今来为何那么多改革的人才,是因为朝廷对于好的改革真的愿意接受。
卫子夫没有说话,只是倒了茶水。她知道汉武帝有太多事情想要做了,但是国力却限制了他的想法。至于后世人的评价?他们这些人真的在意吗?
在哪个位置上在意的人根本没有几个,不然也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烂怂货了。这些有能力做事的,更不会因为天下人骂几句就不贯彻自己的信念了。所以卫子夫不会劝说,说也没有用、也没有必要。
聊了一会儿汉武帝起身就去处理政务了,这段时间他比较喜欢待在这里。因为刘据会带回来很多消息,无论是有用还是没用的,他都喜欢听一听,这对于开拓视野很有必要。
回到宫殿的刘彻,立刻找来了大农丞桑弘羊:“那些种子可是全部安排妥当了?”他带回来的种子是以后攻打匈奴的保证,更是稳定民生的保证,所以武帝对这个事情一直很在意。
“陛下,已经全部按照陛下要求种下了…臣…有些疑问。”桑弘羊并不知道很多事情,武帝也没有让这件事流传出去,所以他不理解这些奇怪的种子,奇怪的播种方式是怎么来的。
王晨教导的可不只是简单种植,后世的种植方法更加科学,宽度、间距、起拢沤肥等等。种地可是一门学问,不是撒下去就完事了。在古代病害更多的情况下,更应该注重对土地的培养。
汉武帝扫了一眼:“说?”
“那些种子臣看了许久,却是不认识。这些是何物?产量如何?”他是大农丞不假,负责的事情很多,可他还是不认识这些东西。
汉武帝敲了敲桌子说道:“不需要急只要一段时间就知道了,那些东西应该产量很高。”对于王晨说的几千斤,汉武帝表示自己一定要看到了,才能确信。
至于沤肥的问题,比如说田间、房屋后、田边沟渠都可以沤肥。可更厉害的是化肥,他甚至想要买一个化肥工厂…
可惜几个人的话,根本不可能搬得动,那些玩意听说都很贵很贵,关键是操作安装都不简单。所以他根本买不来,买来也没办法用,这里也没有电,更没有原材料…
桑弘羊行礼说道:“陛下说得与匈奴互市,臣已经安排好了人选,就在今年入秋之后开放。陛下说的茶叶…臣已经安排人制作了一批,那东西当真是好。”
在发现了后世的茶叶之后,汉武帝就确信这是好东西了。所以他学习了炒茶之后,立刻就把这个事情定官府的收入,同时在南边的山区进行大规模种植。
可是没有想到,第一批出来之后,在朝中居然非常受欢迎。那些世家几乎买断了朝廷的九成茶叶,其余的一些落在了汉武帝手中,作为宫廷日常饮用。
“晒盐准备的如何了?还有炼钢…”有了这些资源之后,他下一步就是水泥生产,然后移栽橡胶树,准备制作三轮车。汉武帝相当的实用,车子什么的他现在根本不考虑。
等自己修了路,百姓们有了粮食,他会立刻着手基础工业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他会直接用国力碾压死匈奴。然后用水泥在北方铸城,从而彻底占据北方。
“盐场已经有了初步的收成…陛下这些盐恐怕…”
“你以为朕会投入民间?这些盐朕准备换来草原上的牛羊、马匹、羊毛…在匈奴灭亡之前,朕要先消耗完他们的财富,然后掠夺他们的人口,女人、男人、牛羊,这些朕都要。”
女人生孩子,男人当牛马修路种地,牛羊作为财富补贴国家。可以说汉武帝此时此刻已经不把对方当做对手了,而是当做了自己的财富。
桑弘羊看着眼前的皇帝,不知道为何皇帝似乎更加霸气了。以前对待战事还觉得忧心忡忡,有一些失利的时候也会焦急。但是现在却…这么的肯定以后会拿下匈奴吗?
他仔细思索了一下,最近朝中似乎是有了许多新的东西出现。难道说陛下又有高人相助了呢?最近的很多策略已经出现了新的改变,包括开设了很多工坊。这些都是武帝安排的人…
他当然不知道武帝得知了后来的人才,已经开始提前安置他老年时期的人才了。这些人提前开始效力了,所以说武帝现在需要的是粮食,以及更加高效的道路和高效的信息传递。
王晨说过后世有千里传音的东西,但是那东西需要电才行,所以什么时候准备电的事情呢?总之下一次去汉武帝打算问一问发电厂的事情,然后就考虑无线电报机。
“陛下…”桑弘羊发现汉武帝似乎走神了。
汉武帝回神说道:“去做事吧,钢铁和水泥要尽快试验出来。这方面做出功绩的,朕有赏…”汉武帝是有考量的,因为基础工业以后需要的工人太多了,所以说要提高工匠的地位?
这点他非常舍得,当他需要儒家的时候,他可以独尊儒术。当他需要工人的时候,他就可以拔高工人地位。当士族、商人阻碍了他的前行,他也毫不客气收拾别人。
看着对方离开,汉武帝思索了一下,那秦始皇都送了编钟自己也不能差。比如说一些真的汉服,自己可以准备几套新的送过去。
总之这几天自己没有过去,也是在等物资到来,毕竟刘据一直在那边。等王晨买的物资到了,他再过去花钱。